中国名家网
首页 影视名家 文学名家 音乐舞蹈体育 书画名家 名家动态 名作欣赏 人物专访 艺术拍卖 名家题词
艺术拍卖
   

   

   

   

   

   

  -> 当代极具收藏潜力书法家姜文荣艺术作品欣赏
 
名 称 当代极具收藏潜力书法家姜文荣艺术作品欣赏 作 者 金安传媒
规格 价格
销售情况 浏览 1662

 

当代极具收藏潜力书法家姜文荣艺术作品欣赏

    姜文荣,男,1956年生,西安市人。毕业于西安政治学院。艺名长安江闻,长安乙木。自誉蘭夢斋主。自幼受家父濡染,酷爱书法,从军二十余载,笔耕不辍。临颜,柳,欧,以及二王,褚遂良以及《曹全碑》《华山碑》等帖,深研《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盘》《金虢子》等篆碑帖,临吳昌硕,吳大成,刘自犊等帖。在长期书法学习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字体以行草隶篆为主。被兰卅军区新疆军区授予"优秀军旅书法艺术工作者",中青年书法艺术家。多次参加省市国土文化宣传监察系统书法展并获奖。作品曾被民间组织访日参展并赠左贺市长秀岛敏行。历中国军旅战友书画协会副理事长,陕西三秦国学书画院副院长,陕西省民俗学会常务理事,西安盛唐书画艺术研究院理事,陕西叶浓诗书画学会理事,西安市书协会员等职。

   姜文荣先生出身布衣,从戎20余载,解甲归故里从政近20个春秋,他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颇显不俗,又何故之缘呢?用他自己的话说,"跟环境有关,跟工作也有关,跟个人志趣更有关"。
   西安市古称长安,是众所週知的十三王朝古都,这里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华民族优秀灿烂的古代文明,由此可追溯到六七千年前的仰绍文化,毫无疑义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古城西安乃至三秦大地人和地域的文明与发展。西安碑林书院门,明城墙,曲江池,骊山华请池,大小雁塔,华岳仙掌,八水环绕等这些巳是集商旅于一体的名胜,文化氛围十分浓厚。灞桥半坡遗址乃六七千年前汉字起源地之一。后来才得知文荣祖辈在东郊灞桥一带为颇有名气的文化人。其父姜成润先生仅读私塾,从戌抗日十余载,曾督训于黄浦长安七分校,写得一手好字。后解甲归田。1956年11月文荣就诞生在这样一个平凡普通的农家。因父之濡染,自幼爱写写画画,这便成为他书法艺术最初的启蒙与熏陶。

    然而,文荣的青少年时期(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也与大多数同龄人一样,艰辛积贫的日子,政治运动的洗礼,即是天赋透灵,志高心勇,也末必能走向成功。1975年作为适龄青年报名应征服役,但因父未平反应征未成。次年父得以平反,才应征入伍赴新疆某部。火热的部队生活中,无论是严格的军事训练,还是艰苦的营建施工,天山国防公路施工,环境再艰苦,工作再劳累,没有阻碍他对文学书法艺术的挚爱。由于他良好的表现,组织领导培养,入党提干,很快到政治机关做新闻宣传工作。后来又有兴考入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见识更加丰富,在那里又恰遇钟明善先生每周讲书法课,与钟先生从学理论到书法实践,较为系统的得到专业指点。在此,对他的书法艺术道路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可以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未期,是文荣书法艺术的"厚积"时期,在得到钟先生教育指点,后又以颜柳欧褚为质,自已刻苦研习,对形成他后来的书风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对于当时社会来说,是一个大变革的时期,文荣从部队团领导岗位上转业,回到故里西安,虽然公务在身,书房里亦然墨香四溢。他无论是在基层工作,还是在领导岗位,几乎把工作之外的时间全部用于书法艺术之中,学习,读帖,临帖,作品。并积极参加省市书画展,参加夲系统书画展,参加所在区域书画展,不论是否评比获奖,他都作为检验自已锻炼自已展示自已的机会,珍惜每一次。他作为所在区域的政协委员,积极参加并支持政协举办的书画展,作品也被收入《情融翰墨》。文荣的行草取法"二王",楷书虽取颜柳,但后受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影响颇深,显得瘦劲飘逸,浑穆圆润,微杂隶体之感。

    在书法艺术上,文荣兴趣广泛, 近而他对篆书也涉猎苦临,兴致尚浓。研习《篆文大观》,郭沬若的《卜辞通篆》,《古籀汇编》等。他书写的小篆保持了传统的结体,外形长方,上紧下疏,伸缩垂脚,布局严谨整齐。他书写的大篆作品,由于多有涉猎碑帖如《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盘》等的习临,同时,远承吳昌硕,吳大徵之法,近效刘自犊之风,加之受其楷书书风的影响,作品整体隽秀,古朴,典雅。涨墨之处如烏云聚集,焦墨枯笔如轻纱薄雾,甚至亦显豪放之态,其表现出的艺术效果可以见之。

    文荣的榜书也是他书法艺术作品兴致中的一部分。他的一笔"猴寿",既灵动又雄浑,猴头或俯仰回转,猴尾翘摆甩弯,形态数变。圈界评之谨次于西部猴王之称的中元、新昌二位大师。文荣的一笔"龙"和一笔"虎",亦尽显龙腾虎跃之势。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予赘述。

    文荣做人非常低调,他认为自己的书法艺术之途仍在路上,仍在起点,现在虽巳年逾花甲,但几乎每天笔耕不辍。近年来,他也先后获过一些奖项,一些媒体也做过一些报道,朋友同仁们也予以赞誉,一些民间书画组织和官方组织机构也给予他有关头衔,在他看来这些都是虚的,不足挂齿。只有上乘作品才是实的。还是重复他的那句话:作品立身!相信他在他艺术的的宝贵年华阶段,绽放出愈加美丽绚烂的花朵,结出更加丰硕之果!

    文荣的隶书,是他早年(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在西安政治学院时,与同室战友在课余时间共同临习《曹全碑》、《华山碑》《张迁碑》等,回部队后也常出展,因此多年积淀修为,才形成他现在这种隶风。字迹娟秀清丽,结体扁平匀称,笔画正形,舒展自如,秀逸飞动。在他的隶书作品中可以感到布局整洁美观,行列清晰,字形巧拙轻重相宜。用文荣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多亏那些年练了一点基本功,到现才了一点效果。真的差的还远着呢。

    文荣时常习练一些碑帖,可以说是心摹手追。这些年来,他汲取了吳大澂、吴昌硕大篆的瘦劲之处,同时重点汲取了石鼓文的敦厚朴拙,如吳大澂所临的《录伯威簋铭》,《段簋铭》,《蔡姑簋铭》,《虢季子白盘铭》等,都是文荣不愿释手之帖。同时,他也习练小篆,以保持腕部力度,规范结字笔性。对《毛公鼎》《散氏盘》和石鼓文更是常临不厌,以求字形笔画的浑圆厚实。他在研习各种碑帖中,获得丰富的感悟,同时,近些年,他也从身边研究篆书颇有成就的前辈的作品实践中,汲取了营养。原陕西省书协主席刘自犊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文荣从刘先生的作品中,感悟到重墨起笔,逆入平出,藏头护尾,守黑飞白,特別出锋时,纵笔疾行,行成渴笔。更显其高古雄浑。由此可见,文荣现在篆书的风格有着堅实的基础。沉雄,劲健,敦厚,纵放,古朴,漲墨起笔,收笔飞白,古拙老道,体式伟岸,是文荣现在篆书的主要特点。

    文荣自已认为,他的篆书尚不成熟,还在不断学习研练和发展中。他认为,在临帖中认真反复追求原帖,形神兼而学之,尖细肥瘦搭配,起笔厚重,偶有收笔之飞白。涨墨之处宁其重而不轻,焦墨之笔尽可从轻。要理智的融会,整合,变通,嫁接,把刀石碑帖转化为笔墨绵纸之柔,避免死临金文的呆滞顿涩,真正消化育出己有之风。虽深入古典,但师而非泥,临帖勿同,学人勿近。书海浩瀚,百舸争游,立新创新不易,仅管略显不俗,但艺无止境。只有认真承前,才能大胆启后,只有扬弃,才能创造,只有创造,才能立身,从而才能走进新的天地。这也是他习练中的体会。

 

 
 
 
版权所有 中国名家网 本站域名 www.mj369.com 网站设计:硅之峰西安网站建设专家
电话:13309220685mail:jinann@126.com  陕ICP备11009774号-1